“农民”腾讯
大概在09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讨论腾讯的文章,我当时给腾讯打了一个比方:农民。意思就是:1. 这个公司极度务实,没利的事一般不做;2. 闷声发财,不太喜欢叫嚷;3. 缺少浪漫情怀,前瞻性也好创新性也好突破的企图心也好,都不是很足。(第三点和第一点其实密切关联)
后来几年,腾讯基本还是按照“农民”模式在运作,直到 3Q 大战爆发。3Q 大战对腾讯的刺激是相当深的,抛开腾讯山寨不山寨不谈,它的产品的确覆盖度极高,而且用户的确用金钱当选票认同了这个公司的产品——人盈利了,且是大大的。但即便如此,一夜之间,全网络都似乎站到了腾讯的对立面,除了腾讯自家 QQ.com 这个门户在一边倒地支持腾讯以外,叫骂声不绝于耳。
首先要反思的就是腾讯公关,危机公关真正的要义并不在 Crisis Management 上,而是在 Issue Management(议题管理)上。俗话就是,不能有事有人,没事没人。日常沟通做的好,一来危机有可能就不会发生,二来即便危机来了也不至于孤立无缘。以我个人的体验来看,腾讯的 PR (公关)这两年在 Issue 这个环节上还是下了点功夫的。
但这远远不够。公关这个环节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一家企业,虽然有可能让一家企业沟通的姿势有所改变,但沟通的内容实质,并非公关能决定的。套用一个互联网常用的词:一个企业的基因,远超公关的工作范畴。
树立标准的背后
11年我去香港做讲座,正好碰上微软和诺基亚联手,锵锵三人行邀我前去唠嗑一下这个事。这不是一个 IT 行当的节目,说话不能太专业,不过,我引用了一句我认为是很重要的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话:四流企业拼产品,三流企业拼服务,二流企业拼技术,一流企业拼标准。
锵锵三人行最后几句交谈一般是被掐掉的,在这个被掐掉的内容里,我记得当时窦文涛问我,中国互联网企业有没有拼标准的,我说没有。中国顶尖的网络公司,依然是在拼服务拼产品,偶有拼技术,拼标准的事,没听说过。标准这个事,在我看来,除却专利之类,还包括两个部分。
其一为规范
专利有很大一块其实就是规范,但也有不是专利的规范。举例来说,微软办公软件 Office 很长一段时间的菜单罗列,成了很多软件的标准(规范):第一列是文件,第二列是编辑。你要问为啥编辑不能放在文件里?好像没什么原因,大家都这么做。因为 Office 用的人多,其它软件想让用户迅速上手,文件/编辑这样的菜单设置可能是最 Don’t let me think 的。
其二为价值观
标准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价值观,谷歌的价值观很有名,苹果其实也有,虽然一句话说不清楚,而且似乎众说纷纭,但乔布斯时代大家其实都能感知到。我在锵锵三人行里开玩笑说,谷歌偏向哈耶克,重自由竞争,所以安卓系统十分开放。而苹果偏向凯恩斯,主张要管制,所以苹果历来有封闭的评判,这两种偏向,其实和创始人早期的经历有关。
劳伦斯.莱斯格在他的大作《代码》里提到,代码、市场、规范和法律共同规范网络空间。网络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都是代码,市场能否接受这些代码堆出来的产品,对代码撰写是非常重要的变量,同样,我们日常生活规范也会限制代码(比如我们比较注重隐私之类)。不过,程序员不是机器,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三观,在撰写代码时,这些三观会被融入到产品中——这个道理就像码字者会把自己的三观码到自己的文章里一样。所以,我一向认为,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技术是有它的价值观的。
当被融入程序员三观的某种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比较讨好,大众纷纷使用时,这个三观就成为了一种规范,一个标准。用天下景从这个词来形容苹果的标准,略显夸张(到底还有谷歌),但至少在苹果生态里,是成立的。是的,想要树立“规范+价值观”式的标准,首先要树立自己的生态。
这事和腾讯有什么关系呢?
跟着我走,不然你无路可走
腾讯以前就一农民,闷头在造产品或者服务,也用了一些新技术(腾讯有自己的专利),不过腾讯的风格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话有点损,但很好地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腾讯试图用自己的产品打垮所有对手,既然别人跨了,想要遵循它的标准也无从遵循起。
3Q大战之后,腾讯意识到这么干不行,因为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在自己的行当里把所有竞争对手都打垮,公关上让人觉得沟通舒服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一帮公司围绕腾讯吃饭,自然它们也会天然地站在自己这边。3Q大战后,另外一位主角和我曾经沟通过腾讯的事,我说,现在的腾讯,不是让别人无路可走,而是改为:跟着我走,不然你无路可走。
这个目标当然也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和以前同样不现实的目标的区别在于:它在依靠产品/服务之余,还要更上一层:依靠生态。这两年说开放平台的人多了去了,但真正意义上说建立起来的,我看大概也只有阿里(天猫淘宝其实就是一个开放平台)——注意,这是一个天天叫嚷价值观的公司,一个也着实落实价值观的公司。阿里搞什么我都不吃惊,但有一天它的一位员工在内部 BBS 上说自己小孩得了一个什么病,很快支付宝里得到了同事们 26 万的募捐,真让我大吃了一惊。
腾讯的标准:微信
微信的野心和微博是截然不同的,微博虽然嘴巴上也在说做开放平台,而且还小小试了一把,但微博从来没有明白过,开放平台的核心是一套标准,一套标准的核心是规范和价值观,而不是什么 API 接口。没有这个核心,再加上盈利压力,这种开放平台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曹国伟财务出身,彭少斌在新浪里是外来户就靠着曹的支持,微博在生态上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也许许良杰这种行内大佬加技术出身,能镇得住些。这也是我对微博忽然转变看法谨慎乐观起来的道理。
微信到底要干什么,我看马化腾也好张小龙也好,并没有答案。但我看了张小龙访谈后,有一点我是确信的:张小龙即便不知道微信将来会成为什么,但微信必须有规矩:规范和价值观。谁定?张小龙定。我戏言那篇访谈读到了浓浓的张布斯味儿,看似调侃,实则就是:张小龙要成为神。
时也运也,微信不依托腾讯,怕是想霸气也霸气不起来;微信要出现在 3Q大战之前,没戏,因为腾讯那时候就是一农民,农民不会关心标准问题的;张小龙要成为神,没有马化腾鼎力支持,在腾讯中哪里讨得了好去。风云际会之下,加上张小龙本人的功力,才成就了今天的微信。
很多人都不知道微信朋友圈里发纯文字该怎么弄,右上角那个摄像头不要做成摄像头的图释,不就很简单能解决了嘛。张小龙偏不,他在访谈里啰啰嗦嗦地举了很多理由,不过我看他内心深处的话大概是:我就这么着,你自己学着用吧。这个小细节时间长了,恐怕还真成很多其它产品的标准:短按加照片,长按纯文字。有没有可能?呵呵,编辑为毛要和文件并列?
一个有梦想的公司必须是内含标准的,我写下这句话时一点没有褒或贬的意思,我既不想对腾讯微信说赞,也不想说你太霸道独裁。商业规律本来如此,功过是非,那是另外一个话题。至少,腾讯正在努力不做农民,这种进化,貌似还真该感谢一下周鸿祎。
那么 BAT 中的另外一家,百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