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十几年来隐私策略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邮箱网  0条评论  5939次浏览  2013年01月24日 星期四 08:58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 电子邮件频道】1月24日,谷歌会把自家的许多档案文件挂在网上,所以感兴趣的人就能将谷歌现在的隐私策略同以前的进行比较。但很早期的一个隐私策略却已经找不到了,电影制片人 Cullen Hoback表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隐私策略的转变是对用户隐私权的无视,在他的纪录片中,影片对近十几年来不同企业隐私策略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

(Cullen Hoback在影片拍摄现场)

“浏览器的cookie文件会告诉我们,‘这台计算机2年前曾访问过谷歌’,但却不能告诉我们,‘访问谷歌的是王某某’或者‘访问谷歌的这个人住在美国’等等。”这是谷歌2000年隐私策略所表达的现状,可在谷歌的时光机里找到。

现在谷歌当然能轻易地了解一名访客是否身在美国,而类似Google+、Search Plus Your World等则是设计用于确认‘访问谷歌的是王某某’这件事。这些信息对谷歌来说实际上很有价值,谷歌能够以此为用户推送更好更量身定做的服务,但Hobacks却认为谷歌的这种行为令用户不再匿名访问网络,并存在各种安全风险。

Hoback是纪录片《Terms and Conditions May Apply(应当执行的条款)》的导演(预告片点击这里),这部纪录片昨天才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电影中,Hoback追踪了科技企业从2000年起至今的条款演变情况,阐明这些企业由于政府的干预在权利上越来越大(美国爱国者法案令这些企业能够比以前收集更多的用户数据),并且因此得到广告商的青睐。

影片中Hoback明确阐述了这些条款的变化是如何让人们在现实中遭遇真正的麻烦的。其中一个案例是这样的,Facebook上的一则状态更新令美国特警队找到此人家中,结果发现这人是纽约的一名喜剧演员;AOL对外公布了某位用户的搜索请求,原因是这名用户进行的搜索都与杀人相关,结果最后发现这人不过是写犯罪小说的作家而已。最近一名前往美国观光的旅客由于先前在Twitter发出要摧毁美国的言论在机场遭禁入的待遇。——当网络世界触及真实生活,是否每个人都已经做好准备。

(影片中关于扎克伯格的桥段)

这部电影里还特别谈到了谷歌,其中的内容强调谷歌迫于广告客户的压力,将隐私策略条款中,原本“除非用户放弃匿名权利,否则保证用户的匿名性”条目被移除。“我觉得这些充分表示,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在意用户的隐私权的。但当收益与起初的原则相悖的时候,原则就被扔到一边了。”Hoback如此说道。

国外媒体评论称,当代科技企业尤其是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在收集用户的姓名、年龄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后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的互联网发展情况远比2000年时发达许多,隐私策略的变更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如果一味墨守成规,也会妨碍提供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

Hoback另外还表示要把那些策略和条款通篇研究透彻是几乎不可能的,所有条款中的用词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用户却不知道,甚至对于有法学学位的人来讲要全部理解里面的东西都有难度。“那些条款在设计上要多令人讨厌就有多令人讨厌。”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的助理教授Ryan Calo曾表示应当要求企业使用简单明了的标志令用户明白用户的数据是以怎样的方式被收集和处理的,令隐私策略更加便于理解、一目了然。Hoback认为这种方法可行,但还不够。

“现在真正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的数据究竟是如何被这些站点处理的。”Hoback说。

文章来源:cnBeta (c)

标签:googlecookie隐私策略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