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苹果微软数据保护好于Facebook 不以用户数据创收

 邮箱网  0条评论  4153次浏览  2018年03月30日 星期五 21:03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3月30日消息,针对Facebook近来日益发酵的丑闻,彭博资讯网站今天刊登了署名为列昂尼德-博尔舍得斯基(Leonid Bershidsky)的专栏文章。该文章认为,在保护和使用用户隐私数据方面,微软和苹果两家公司比Facebook做得好,该文还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苹果和微软不将用户的隐私数据作为创收渠道,而是通过销售用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来创收,这才是形成微软和苹果在保护用户数据方面比Facebook做得更好的一大重要原因。以下就是博尔舍得斯基文章的主要内容。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对Facebook与Cambridge Analytica数据丑闻的一番评论,看上云有点自视清高,但这并不让人费解。要知道,库克掌管的苹果公司从来没有把业务重点放在利用用户数据来创收这一方面,而且,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也一直是该公司长期坚持的卖点之一。事实上,苹果一直在搜集用户的数据,而且现在仍在搜集,并且还保留了分享这些数据的权利——但是,该公司在保护用户隐私数据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记录,而且要比新入行的诸多科技巨头做得好很多。

本周三,库克表示,“实际情况是,如果我们利用客户及其数据来创收——如果我们把客户当成自己的产品来利用,那么我们可能已经赚得流油了。但事实上,我们没有选择这么做。”在被问及如果他遇到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这样的困境会如何处理时,库克回答称,“我根本不会遇到这样的困境。”

事实上,苹果搜集的用户数据和信息之数量要超过Facebook,因为苹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比Facebook公司多得多。不难发现,苹果公司几乎能够掌握用户的一切信息,包括iPhone的位置,到iPhone手机用户在电影和音乐方面的喜好与口味等。不过,苹果出台了自己的隐私声明,其中包含了一项内容,说得非常坦率,即“苹果会与那些能够与苹果一起工作共同提供和产品和服务的战略伙伴、或者是帮助苹果向客户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战略伙伴等共享这些数据。当然,这些做法需要得到执法机构的许可”。另外,苹果还允许在其平台上运行的应用(包括Facebook在内)搜集相应的数据。还有一个事实就是,苹果有一个小型广告平台,可以允许发布定制广告。

就数据搜集、共享以及向应用开发商传送相关数据等情况而言,苹果与谷歌极为相似。谷歌也提供类似的服务(以及搜索服务等),而且也拥有移动与桌面操作系统。当然,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那就是——苹果为自身施加了一些自愿的限制,例如,它会隐去用户的位置数据信息(除非用户在使用“寻找我的iPhone”功能),而且一盘会利用“差别隐私”——这是一种基于加密的做法,在不连接具体用户的情况下掌握数据的使用情况。谷歌和微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用户数据。事实上,差别隐私法则的联合发明人西蒂亚-德沃克(Cynthia Dwork)虽然曾在微软研究实验室工作过,但是,苹果却是首家将此看作是有利于用户的技术并加以推广的企业。

库克明确表示,这些自愿限制措施是规避外部规则的好方法之一。周三,库克对Facebook进行了谴责,理由就是Facebook目光短浅,缺少长远眼光。库克当时表示,“我认为,最好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是自愿制定规则。然而,我认为我们目前还做不到。”

然而,作为一名用户,我对任何公司自愿设定规则的能力和意愿并不是太信任。库克在利用苹果用户群创收方面一直显得非常谨慎,但要知道,他不可能永远都担任苹果首席执行官。人们总会改变主意,特别是在有利可图的时候。规则——例如欧盟即将于今年5月生效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是确保公平的一个更为可靠的方案。这也是谷歌、苹果以及微软等公司为何都能拥有良好便捷的隐私控制措施的原因,这些控制措施允许用户关闭各种类型的数据搜集方式、删除企业已经采集的数据,而且还可以拒绝定制广告。当然,如今的Facebook也承诺将很快提供这样的数据控制措施。

但是,外部规则并非确保隐私安全的可靠保证。多数人不会在数据控制方面弄虚作假,因为他们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争议根源是在哪里。一般而言,那些拥有广告业务模式的企业都想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尽可能地利用其中的多数信息。例如,谷歌和Facebook都没有像微软那样作出承诺。微软此前承诺,不会根据用户的电子邮件和聊天内容推送定制广告。另外,谷歌和Facebook也不会像微软和苹果那样——让用户非常容易地关闭针对个人的广告信息。

没有监管机构关注此事:扼杀基于广告的业务模式并非他们的目标。事实上,就以谷歌和Facebook为例,如果没有数据搜集和定制广告,那么这种业务模式也不会奏效。

要想让各个企业不要疯狂地入侵用户的隐私数据,唯一的可靠保证就是这些企业要有大规模的创收渠道,这样才能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苹果在这方面就非常可靠——苹果是一家硬件企业,但也销售内容和软件,只是会分享佣金而已,而且也会依据订阅模式创收。另一方面,微软拥有云、软件授权以及订阅业务等多个创收渠道,该公司也不太可能在数据搜集方面采取野蛮行径,因为该公司已经没有说得上口的移动平台了。

这也是微软和苹果不会像Facebook那样遭遇Cambridge Analytica之类机构不正当利用用户数据而引发的痛楚之原因所在。今年初以来,微软股价上涨了4.5%,苹果股价则下跌了1.63%,相比较而言,谷歌股价下跌了4.6%,而Facebook股价则大跌了13.3%。我认为,Twitter和Snap这两家公司完全依赖于广告和信息搜集业务,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双双上涨,可能只是暂时的机缘巧合。事实上,就搜集数据而言,这两家公司被提及的次数远远不及谷歌和Facebook那样频繁,毕竟从规模和重要程度上来看,Twitter和Snap还无法也谷歌和Facebook相提并论。随着针对广告形式的规定越来越严格,Twitter和Snap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多的困惑。

对那些不提供消费者竞相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公司而言,通过广告业务创收只能是唯一相对容易的选择。但是,这些创收渠道并不像直接从客户数据那儿创收那样容易和简单。需要牢记的是,依赖广告的科技公司需要给用户提供价值回馈,而非针对广告主,这就是优秀的“传统”媒体公司的经验所在。

总而言之,科技行业的老牌公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销售产品,并由此创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事实上,这种做法,在当前时代下仍会行之有效。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标签:iphone微软苹果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