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疯抢翻译3000亿市场,未来将是AI翻译的天下?

 邮箱网  0条评论  5520次浏览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16:40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9月24日消息,关于未来,爱因斯坦说:我从不想未来,它来得太快了。的确,谁能预料到人工智能,这个十年前还是科幻电影中虚幻的存在,如今已经渐渐成为现实。


不同于读书识字般的稳步增长,人类智能科技在近几百年,呈现出从1到1000的爆发式增长。未来科技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可以畅想却很难预料。

尽管机器翻译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已经出现,但随着AlphaGo掀起的人工智能热潮,短短两年间涌现出的AI软硬件翻译产品数量正在成倍数增长,远超出过去几年出现的翻译产品。

AI产品的大量出现,又牵扯出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巨头云集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自己的AI翻译领域。

据中国翻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产值约为3485亿元,自2011-2016,年均增长率接近19.7%。需求规模庞大无疑给翻译市场带来了巨大红利。如今谷歌、苹果、微软、百度、阿里、腾讯都在加紧发布自家的AI翻译软件产品。

AI翻译技术作为现代科技中足以引领潮流的技术,引得众多互联网行业大佬纷纷入局。除此之外,互联网上各种翻译公司也已遍地开花。

2016年12月,微软翻译官方宣称它们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万能翻译器。这个翻译器支持语音识别、拍照识别、直接输入翻译功能,官方表示它也可以实现多达100 人间实时翻译交谈。

但就实际的翻译测试情况来看,微软这个万能翻译器,也会出现一些将“你好,吃了吗”,识别成“你好吃吗?”的错误,想要让交流无障碍,还需要更多改进。

2017年9月,百度在日本发布了一款共享Wi-Fi翻译机。据介绍,这款翻译机将自带全球80多个国家的移动数据流量,开机后便可自动连接4G网络,可在多种语言互译模式中一键翻译,还能为手机、电脑等设备提供WIFI。

同年,腾讯也推出了一款名为“翻译君”的翻译软件。该软件驱动内核为AI,采用NMT(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同声传译功能,且支持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及实时会话翻译等内容。

2017年,科大讯飞推出智能翻译产品“晓译翻译机”。内置语音识别技术,配合运算芯片可实现中英离线互译,也能做到不受网络环境限制。不过有网友表示其硬件和外观制作略显粗糙。

此外,搜索引擎公司在进军AI翻译领域存在天然优势。因为在本职工作使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与经验,如果根据这些经验和现有的理论成果,对自家的翻译软件进行多次改进便可以大幅提升翻译的精准度。

2016年9月,Google发布谷歌神经机器翻译(GNMT: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系统,声称该系统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模仿人脑的神经思考模式,产出媲美人工翻译的高质量译文,并将误差降低了55%-85%。

搜狗在AI翻译的市场上颇受青睐。2018年连续发布两款翻译硬件产品,搜狗旅行翻译宝和搜狗录音翻译笔,一经推出后迅速进入行业头部产品之列。9月19日,搜狗又发布了搜狗旅行翻译宝的升级产品——搜狗翻译宝Pro。其在线翻译可支持42个语种,并且录音备忘功能。

实际上,连电商也开始涉足AI翻译领域。2017年8月,京东就曾推出一款可进行多国语言实时翻译的“准儿翻译机”。

从全球来看,AI翻译市场已经达到一个较为成熟的状态。随着全球化加剧,未来机器翻译市场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而在AI机器翻译这条赛道上,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奋力奔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AI翻译的技术水平是否已经能够和市场规模与需求相匹配了呢?

频频“翻车”

9月21日,科大讯飞被爆出“同传造假”,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日晚间20点,讯飞官方对此事回应称是沟通不足造成的误会一场。

虽然对于造假事件,科大讯飞将其解释为“可能和主办方没有沟通好或者同传老师对服务内容理解有偏差,造成了误解。”但经此一事,人们对于AI翻译的未来发展不免要多增加几个问号。

好的一面是,更多的人了解到了AI翻译行业的真面目。原来目前翻译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没有任何人工参与的全自动翻译;第二种是翻译人员提供翻译结果,讯飞提供语音转写,二者“人机耦合”。

讯飞多次强调的“人机耦合”模式,显然让人工同声传译的工作人员倍感不适。类似的AI“翻车”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与人工翻译的结果相比,AI翻译的水平还难以达到令人十分满意的程度,甚至在翻译过程中闹出过许多笑话。

最典型的例子是“苹果式中文”,一种句子结构破碎,让人匪夷所思的机器翻译下的文字。如“开发者的大事,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让妈妈开心的礼物,开了又开”等蹩脚的翻译方式。

Google翻译也同样翻过“低级错误”。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今年2 月 4 日,在韩国平昌冬奥会上,为了给121名运动员备餐,挪威队主厨用号称是神经网络翻译的 Google翻译订了1500个鸡蛋,却因翻译错误收到15000个鸡蛋。

2018年4月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未来的生产”会场同样成了“翻车”现场,这次出事的是腾讯翻译君。先是“Have”、“When”、“AND”类似单词的多次无意义重复。后来这样的翻译错误又在另外一句英译中的过程中再次出现,而且出现了英文单词的大量重复,比如“for”。

对此腾讯翻译君解释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中英双语切换频率过快导致两种识别引擎互相“掐架”,而翻译结果却只能选择一种语言进行输出,再加上对嘉宾每个语气词也做了精准的“啊啊啊”翻译,以及放大重复,导致引发错误。

尽管AI翻译科技大大进步,但与人工翻译所追求的的“信、达、雅”的境界还存在相当遥远的距离。因为人们期望的,不仅仅是逐字逐句的字面翻译,还要体现出语言中蕴藏的情感和意境美。

但从目前的AI翻译的技术水平来看,仅仅是简单的字面翻译,大量的高清度的运转也很有可能让机器“崩溃”。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中,有讯飞高管表示:即使机器翻译达到专业八级的程度,也无法替代同传。同传需要对翻译所涉及的领域进行认知和洞察,要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机器和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还做不到。

可以看到AI翻译的实际科技水平还不能在短时间内替代人工翻译,但人工同传们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高枕无忧”了。

AI翻译会干掉人工翻译吗?

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源于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先天兴趣以及科幻电影中传达出的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的恐慌。

关于对未来的预见,总有一部分人走在前面。9月21日,HAY! 18第三届PingWest品玩科技节上,一场围绕“AI翻译会干掉人工翻译吗?”的主题辩论赛在进在北京751D·PARK东区故事展开,自高校与业界的六位选手对此进行辩论。

支持“人工翻译会被AI干掉”论点的正方辩手认为,翻译具备规律性和重复性,AI翻译可以替代绝大部分人工翻译的功能,并且对每个人做定制化的服务,而且AI翻译的边际成本很低,取代人工翻译是迟早的事。

对于AI能否翻译人类文学创作的问题。身为文字工作者的正方辩手毛书记讲到:人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学习语言组合的语法逻辑,机器需要学习的是结构和算法,二者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反方辩手则以当前AI翻译的实际能力为例,认为人类语言有时候并不具备结构性和条理性,且语言有情绪,而当前的AI翻译并不具备精准翻译这类语言的能力。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这段《宰相刘罗锅》里的歌词,如此精妙的人类语言,AI不可能翻译出其中的精髓。

辩论的结果,正方以一票之差取得胜利。虽然没有经过大数据的科学统计,但可以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多人还是对人工智能,对AI的未来发展饱含期待。亦如品玩创始人骆轶航所相信的,在未来的某一天,机器也能够写出比人更好的诗和文字。

AI翻译是否会取代人工翻译?甚至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某一天统治人类社会?科幻电影里所渲染的恐慌感不是凭空编造,它反映了快速发展的科技给大部分普通人的带来的危机感。

科技发展至今,给我们带来太多潜移默化的改变。作为科技媒体从业者,骆轶航创业的过程也恰好见证了近几年科技对中国的改变:“六年前科技创新有关的内容和报道在中国还很边缘,现在它成为了主流中的主流,成为撬动社会和国家发展脉搏的重大主题。”

未来科技会带给人们生活怎样不可思议的改变,我们无法准确预估。

可以确定是,同声传译这一行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迫使未来人工同声传译向着更高端化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网易科技

标签:互联网AI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